在特朗普提出关税政策后,不少人发现钱包缩水、股市下跌,周围的朋友甚至家人都唉声叹气,感觉金钱损失严重,经济压力增大。在这种情形下,我们该如何安住自己的内心?
我想先问问大家,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达,等号左边是“钱”,等号右边,你觉得等同于什么?钱对你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?在这个数字货币时代,钱早已不仅仅是纸币,它更多是一个符号。这个符号背后,对每个人的意义各不相同。对于有些人来说,钱是尊严、是底气、是自由;对于我来说,钱代表了安全感。
三只小猪的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过——猪大哥、猪二哥和猪三弟分别盖房子的故事。猪大哥选择用稻草盖房子,因为速度快,很快就盖好了。猪二哥觉得茅草屋不够稳固,于是用木头盖了房子,虽然花了点时间和力气,但也盖好了。猪三弟则认为茅草和木头都不够稳固,决定用砖头盖房子。
有一天,大野狼来了。它先走到猪大哥的茅草屋前,深吸一口气,用力一吹,茅草屋就倒塌了。猪大哥只好跑到猪二哥的家里求救。大野狼又跑到木头房子前,它想可能需要多吸点气才能吹倒。吹了一次又一次,木头房子也倒塌了。此时,猪大哥和猪二哥只好跑到猪三弟的房子里求救。大野狼又故技重施,用力吹气,但无论它怎么吹,砖头房子都纹丝不动。最后,大野狼只好饿着肚子离开了。
展开剩余86%我以前也当过猪大哥和猪二哥,现在我正在迈向猪三弟的过程。年轻时,我曾将这份安全感寄托于构建如茅草屋般的脆弱基础之上。那时,我天真地以为,只要找到一个优秀的伴侣,就能获得一生的安全感。然而,当第三者的“大野狼”来袭,我的“茅草屋”倒塌了。
后来,我意识到,将安全感寄托在他人身上是不稳固的。因为我自己没有努力成长,而是希望对方能带我飞翔,自己却停滞不前。这显然是不对的。于是,我意识到女人需要经济独立,要有钱,要有信心,不能依赖男人。
我开始努力赚钱,希望用金钱构筑起如木头房子般的安全感。有钱就有底气,有钱就有安全感,我盖起了一座“木头房子”。然而,当生活的“大野狼”再次来袭,朋友的背叛、经济的波动,让我一夜之间失去所有。这时我才明白,虽然金钱很重要,但如果将其作为安全感的唯一来源,那么它就像一座脆弱的“木头房子”,随时可能倒塌。
生活,就像那只“大野狼”,会不断地教育我们,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无常。也许一开始,我们用茅草盖房是不对的;后来,我们用木头盖房,可能找到了方向,但也可能有一天,我们会找到真正的“砖头”。
现在,我希望能构筑一座如砖头般坚固的房子来安放我的安全感。那么,什么是你的“砖头”呢?
有人说,是无条件地爱自己;也有人说,是安静地与自己相处。那么,什么是你稳固的安全感的来源、尊严的来源、自由的来源、底气的来源呢?你的“砖头”是什么?我想,这是每个人都需要去思考的答案。
我发现,如果我内在培养足够的智慧与慈悲,那么这些就像砖头一样,无论风雨如何侵袭,“野狼”如何来袭,都无法将其吹倒。如果我把安全感寄托在感情或金钱上,那么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,比如感情出现波折,或者经济形势变动,我的安全感就会随之动摇。但如果我把目光放在自己内在的成长上,放在智慧的累积和慈悲的培养上,那么,即使外界风雨飘摇,我的内心依然能够保持稳定。
01
保持自身稳定
每个人的“砖头”可能都不尽相同。在中国历史上,有这样一个人,他似乎并不追求金钱,却活得快乐且内心安稳。孔子曾称赞他,在自己所有的学生中,颜回是学习最为出色的一个。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一个这样的典范,一个不为外物所动,依然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人。
“一箪食,一瓢饮,居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”住在破旧的房子里,饮食无定,大家都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悲惨,但颜回却乐在其中。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。如果你心中也有一个颜回,一个苏东坡,一个济公和尚,一个王阳明,或者一个老子,你会发现,这些圣贤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,他们在困境中仍能找到生命的光彩与乐趣。这是怎么办到的?
我们人的动力系统,基于大脑的神经科学研究,主要分为两个:一个是威胁系统,另一个是成就系统。简单来说,威胁系统就像身后的棍子,引发我们的恐惧。比如,没钱没有安全感,没钱没有自由,这些恐惧不断驱使我们前行。而成就系统则像眼前的胡萝卜,诱惑着我们追求。有钱就有自由,有钱就有安全感,有钱就有底气,有钱就能拥有想要的一切。
于是,我们就像兔子或老鼠一样,不断在那个圈子里奔跑,躲避棍子,追求胡萝卜,这就是人生。然而,我们刚刚提到的那些圣贤,他们为何能在困顿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稳定与快乐呢?因为他们看清了这个动力系统,并选择不被其束缚。我一定要成为棍子的奴隶吗?我一定要成为胡萝卜的奴隶吗?还是,我可以从中解脱出来?
扫码观看【直播回放】
02
降低匮乏感
就像《道德经》上所说的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”只要我们懂得知足,就能长久保持内心的平静。又或者,像孔子称赞颜回的那样:“回也,其心三月不违仁,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。”也就是说,颜回的心能一直坚守在“仁”上,而我们其他人,包括孔子自己,可能都难以做到如此。那么,什么是“仁”呢?孔子说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”即我们要懂得约束自己,减少欲望。当我们降低了对“胡萝卜”的渴望,知足常乐,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匮乏感。
以前这里曾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家,但后来却变得不快乐了。不丹人在开放观光之前,原本安居茅草屋,内心满足而快乐。然而,观光客的到来,让他们见识到了美轮美奂的酒店、度假村,自此,他们开始觉得自己贫穷,变得不再快乐。欲望,往往就是这样被激发出来的。
其实,降低欲望并非难事,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做到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”。也就是说,当我们不主动接触那些容易引发欲望的信息和场景时,欲望自然就会减少。孔子所言“克己复礼”,正是此意。我们要学会守住自己的心,这样,欲望的“胡萝卜”就不会变得那么庞大,我们也就不会一直被它驱使着不断前行。减少欲望,自然就能减少匮乏感。
再来说说恐惧,那个一直驱使我们的“棍子”。我们总是容易放大恐惧,比如觉得没钱就很可怕,没钱就没有安全感。这其实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倾向,也是老祖宗遗传给我们的生存本能。那些过于松弛、对危险不敏感的老祖宗,早已被狮子老虎吃掉了,而那些容易紧张、对危险保持警惕的老祖宗,则活了下来,并把这种基因传给了我们。所以,我们天生就容易把小事放大,尤其是坏事。
然而,如果我们能理性地看待问题,就会发现,很多恐惧其实都是夸张的想象。比如我妹妹,因为川普的原因投资损失了很多钱,就焦虑得睡不着觉。我跟她说,你其实并没有少一顿饭吃,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。但她就是一直盯着自己失去的东西,而看不到自己还拥有的。
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康尼曼曾提出,损失一块钱带来的痛苦,远远超过赚到一块钱带来的快乐。所以,人们会为了避免损失而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为。但我们要明白,这种损失感其实是我们人性的弱点,我们不能被它所牵制。
我们可以转个方向,看看自己还拥有什么。就像苏东坡,他被贬时把月收入分成三十吊,绑在屋梁上,每天只能取用一吊钱。他并没有一直盯着自己失去的东西,而是在生活中寻找乐趣。他没有钱买瘦肉吃,就发现人家不要的肥肉其实也很好吃,只是看你怎么料理,所以做出了东坡肉。
所以,当我们感到不安全、恐惧时,要明白很多时候是我们放大了这种情绪。我们要认清自己人性的弱点,不要被它们所左右。我们要学会看自己拥有的东西,而不是一直盯着自己失去的。我们要学会转移焦点,珍惜自己所拥有的,这样,我们才能摆脱恐惧和匮乏感的束缚。
03
减少不安全感
大脑中还存在第三个系统,称之为“舒缓系统”。若将威胁系统与成就系统比作电脑的CPU,那么舒缓系统便如同电脑中的风扇,起到降温与调节的作用,确保CPU能正常运作。
记得我的国学老师曾提及“天恩浩荡”四字。他行走于天地间,常感天地之恩泽深厚,仿佛宇宙在默默庇佑。这种感受,正是我们所说的最强大的舒缓系统——一种被宇宙所爱的确信,一种无论身处何种境地,都能感受到宇宙托底的安宁。
许多西方的心理学大师也提及过类似的概念,如“holding presence”,大致可理解为“被存在抱住”的感觉。如同在教堂中凝视圣母像时,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,因为那一刻,你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被宇宙深深拥抱、深爱着。
我的国学老师曾分享过他的一个梦境。在他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,他梦到自己攀爬至一棵高树之巅,却难以返回。然而,那棵树仿佛有灵性一般,枝条缓缓垂下,直至地面,让他得以平稳落地。这个梦境,象征着他对宇宙托底的深刻信念——即便面临生命的终结,他也深知宇宙会给予他最温柔的承托。
若我们能在大脑中发现并激活这个舒缓系统,就如同在战火纷飞中,一个婴儿在母亲怀中安然入睡。无论外界如何动荡不安,只要我们感受到那份被托底的力量,内心便能保持平静与安宁。
减少欲望、降低匮乏感,以及看穿恐惧、减少不安全感,同样至关重要。但在此基础上,我们更应发展出一种“天恩浩荡”的信念,一种“holding presence”的感受,一种无论遭遇何事都能感受到被宇宙深深拥抱的力量。这将如同在我们背后有一双无形的手,给予我们无尽的安全感与满足感,让我们深信自己本质具足,无需外求。
发布于:广东省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